工业气体
          高纯气体
          液态气体
          稀有气体
          干冰
          减压器
          环境展示
·手机: 13869843978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>>正文
稀有气体 >> 氯化氢
氯化氢 

 

基本信息
氯化氢,是一种无色非可燃性气体,有极刺激气味,比重大于空气 ,遇潮湿的空气产生白雾,极易溶于水,生成盐酸。有强腐蚀性,能与多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,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氰化氢。浓盐酸为无色液体,将其装在瓶中,过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雾(由于盐酸有强挥发性,白雾是氯化氢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的盐酸小液滴),有刺鼻酸味。工业用盐酸会因有杂质三价铁盐而略显黄色。它易溶于水,在0℃时,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。氯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,叫做氢氯酸,习惯上叫盐酸。主要用于制染料、香料、药物、各种氯化物及腐蚀抑制剂。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,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,易挥发。

中文名称
氯化氢
GAS.NO
7647-01-0
外文名称
hydrochloric acid
分子式
HCl
技说明书编码
995
分子量
36.46

基本用途
1、配制标准溶液滴定碱性物质;
2、调节溶液的酸碱度;
3、水解淀粉和蛋白质等;
4、制备氯化物、胶、药品和染料;
5、有机合成催化剂、溶剂、腐蚀剂;
6、氯化氢气体的用途主要为制染料、香料、药物、各种氯化物及腐蚀抑制剂。
7、制染料、香料、药物、各种氯化物及腐蚀抑制剂。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中,单晶硅片气相抛光,外延机座腐蚀。
安全措施
危险性概述
健康危害: 氯化氢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。急性中毒:出现头痛、头昏、恶心、眼痛、咳
 嗽、痰中带血、声音嘶哑、呼吸困难、胸闷、胸痛等。重者发生肺炎、肺水肿、肺不张。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。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。慢性影响:长期较高浓度接触,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、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。
氯化氢局部作用引起的症状有结膜炎、角膜坏死、损伤皮肤和粘膜,导致具有剧烈疼痛感的烧伤。吸入后引起鼻炎、鼻中隔穿孔、牙糜烂、喉炎、支气管炎肺炎、导致头痛和心悸、有窒息感。咽下时,会刺激口腔、喉、食管及胃,引起流涎、恶心、呕吐肠穿孔、寒战及发热、不安、休克、肾炎。长期接触低浓度氯化氢可使皮肤干燥并变土色,也可引起咳嗽、头痛、失眠、呼吸困难、心悸亢进、胃剧痛等情况。而慢性中毒者的最明显症状是牙齿表面变得粗糙、特别是门牙产生斑点。吸人氯化氢的患者应立即转移至通风良好的无污染区安置休息
  并保持温暖舒适,并速求医诊治。眼部受刺激时马上用水充分冲洗后就医诊治。皮肤受刺激时速用水冲洗,再用肥皂洗净后涂氧化镁甘油软膏,或者用大量水冲洗后用5%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中和,然后再用净水冲洗。
环境危害:对环境有危害,对水体可造成污染。遇水有强腐蚀性
燃爆危险:本品不燃烧,具强刺激性。
紧急措施
泄漏: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(往高处逃生,因为HCl的密度较大),并进行隔离,严格限制出入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,穿防酸碱工作服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。尽可能切断泄漏源,防止进入下水道、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。
小量泄露:用砂土、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。也可用大量水冲洗,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。
大量泄露: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;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,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
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
食入:误服者用水漱口,给饮牛奶或蛋清,及时就医。
皮肤接触: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,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,至少15分钟,及时就医。
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,及时就医。
灭火方法
本品不燃。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,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,关闭火场中钢瓶的阀门,减弱火势,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。喷水冷却容器,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。
灭火注意事项: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、穿全身防护服。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、碳酸钠、消石灰中和。
操作处置与储存
操作注意事项:严加密闭,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
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穿化学防护服,戴橡胶手套。避免产生烟雾。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。避免与碱类、活性金属粉末接触。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。搬运时轻装轻卸,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。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
储存注意事项: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库温不宜超过30℃。应与碱类、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
接触控制/个体防护


上一篇: 六氟化硫 下一篇: 氖气
点击:1970  录入时间:2016-5-16 【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